目前,我国电线电缆产业集中度不高,未能形成规模化效应,前10名电缆企业产值占比不到10%,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50%及以上。一些企业推出的电线电缆新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跟风之作。由此可见,创新仍然是线缆行业“软肋”,线缆行业的技术创新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电线电缆产业以1.1万亿的行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已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并且被行业人士多次强调。但这一荣誉的背后危机重重,大而不强的产业格局倒逼线缆企业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以适应国际线缆大环境。
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丁山华认为,产能过剩、需求减少,电缆行业的竞争会愈加激烈。企业要在“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化”上花功夫,开发高端材料和产品,抢占线缆技术制高点,才会形成“产品差异化”;加快落后设备的淘汰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成本的领先化”,两化合一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哪怕做好“一化”,做精做专同样会形成竞争优势。
因此,摆在我国线缆企业面前的根本出路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人才和科技基础,把增强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龙头线缆企业稀缺
我国线缆产业尽管行业产值跃居全球第一,但不容忽视的是依然走在粗放式发展的道路上。问及当今全球电线电缆企业龙头是谁的问题,很多人会说出“意大利普睿司曼”“法国耐克森”“美国通用”。而国内龙头企业却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我国线缆行业产值跃居第一后更需要在“如何规范电缆市场,如何规范电线电缆行业的秩序”上下功夫。正因为粗放式发展,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制造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但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及研发都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由此引发的弊端和紊乱也是业界皆知,遭人频繁议论:重复建设严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以次充好现象严重,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投入产出低、科技创新薄弱、入行门槛低、低价竞争现象严重等。
电线电缆产业
当务之急,我国线缆企业应紧跟时代发展,尽量避免盲目扩张、粗放发展,形成规模,形成品牌。站在2014年的时间节点,是“闯红灯”继续盲行,还是加快转型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是事关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未来命运的重要抉择。
归根结底,我国线缆企业转型和创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风险,但是不转型带来的风险比转型的风险更大,转型和创新出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可以依靠进一步的转型创新加以解决,而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只能丧失我国线缆行业发展的大好机遇。解决我国线缆产业荣耀之后的担忧也唯有攻克以上几点行业发展障碍,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
质量问题仍需攻坚克难
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屡禁不止,低价中标、同行恶意压价竞标等不良竞争风气盛行。同时,电线电缆行业的政策约束和引导不够,产能和投资盲目扩大,总体产能严重过剩。很多企业一味追求以量取胜、谋求以低价中标占领市场,严重忽视质量管理、放弃质量主体责任,给保障产品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这种混乱、恶性市场竞争为线缆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线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国内线缆专家和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人士提出:制订一套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交付全过程详细的质量保障预案,包括原材料采购、原材料进厂检验、半成品过程控制、成品出厂试验等各个方面,建立一系列健全的企业质量内控体系,包括员工自检、工序互检及质检员专检制度,上下道工序质量问题奖惩制度、ERP系统管理等。
转型升级何时实现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了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速为7.4%,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事实,而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表态不会进行经济刺激。他认为刺激只能治标,改革方能治本。作为国民血管神经的电线电缆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挑战和压力既来自外界也有行业自身,已经到了必须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时候。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电线电缆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应该由从价值链的低端转向价值链的中高端,由资源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具体来说主要是实现电缆制造高端化,向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品牌这些高价值环节集中。与此同时电缆企业要积极走向国际化,迈进国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