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豪电线微信公众号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138-0963-7060

留言反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骏豪电线

骏豪公告:

东莞市骏豪电线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我司主要生产销售耐高温电线、硅胶电线、铁氟龙电线、高压硅胶线、高温硅胶线、电子线、护套线、硅胶编织线、多芯硅胶线、铁氟龙屏蔽线、PVC电线、高温铁氟龙电线、多芯铁氟龙电线、UL1332铁氟龙电线、双绝缘硅胶线、阻燃硅胶线、电子线束加工、端子线、电源线、汽车线束等各行业电线电缆,欢迎广大客户来电洽谈合作!

联系我们CONTACT

地址:东莞市石碣镇同富路西电信大楼对面(石碣三村工业区)
热线:0769-81350888
邮编:523290
邮箱:caochangshu@126.com
138-0963-7060

产品列表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将呈现八大发展趋势

2018年10月08日 11:06:52 点击量: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指标要达到9%,2017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只占全部发电量的6.5%,距离目标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相关规划显示,2016~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投产7900万千瓦以上,2020年将达到2.1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新增投产6800万千瓦以上,2020年将达到1.1亿千瓦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国家限制煤电、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水电资源总量存在制约,开发成本不断攀升,未来增长空间有限;核电建设受到整体社会氛围制约,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生物质、潮汐、地热等发电形式由于资源、成本、技术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发展规模也不大;综合各个因素,风电和光伏将是未来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主力军。
  风电发展更加注重规模和效益同步
  过去几年,电力产能过剩、电源与电网发展速度不匹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限电形势愈演愈烈,成为阻碍中国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2017年,全国弃水550亿千瓦时,弃风419亿千瓦时,弃光73亿千瓦时,总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面对限电难题,风电投资商更加趋于理性,放缓前进的脚步,开始从注重发展规模速度向注重发展质量效益转变。2017年,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5吉瓦,创近五年新低。预计未来三年,中国风电市场将保持理性的规模增长,平均每年新增陆上风电15~18吉瓦左右,每年新增海上风电1吉瓦左右,兼顾增量规模与存量效益。
  风电、光伏消纳环境将大幅改善
  国家能源局提出,2020年“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率要控制在5%以内,其他地区要基本做到不限电。国家电网于2017年1月召开发布会,明确提出力争2017~2018年弃风弃光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到2020年根本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弃风弃光率控制在5%以内,并提出20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具体措施。
  光伏将率先实现平价上网
  得益于设备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10年来光伏项目造价下降了90%。光伏电价也在逐年退坡,今年以来,集中式光伏已降低至0.50~0.70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则为0.32元/千瓦时。今年3月,第三批光伏领跑者基地8个项目最低中标电价与当地的脱硫燃煤标杆电价只相差3.6~12.5分/千瓦时。与光伏相比,风电开发成本下降速度没有那么快,风电实现平价上网将经历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
  海上风电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未来2~3年,中国将迎来海上风电大发展时期,开发进程将明显提速。
  目前,多个沿海省份已公布了“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方案。其中,江苏省规划到2020年投产海上风电3.5吉瓦;福建省规划建设海上风电13.3吉瓦,2020年投产2吉瓦;广东省规划到2020年开工建设海上风电12吉瓦,投产2吉瓦以上。到2020年底,预计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5吉瓦。
  未来海上风电的主战场将由10公里以内的近岸潮间带扩展至30~40公里的近海海域;由江苏沿海扩展到福建、浙江、海南、山东、河北等沿海各省。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将由50~150MW的小规模试验和示范向300MW以上的规模连片开发转变。目前海上风电机组以2.5~4MW风机为主力机型;未来三年新增机组仍将以4~5MW为主;2020年以后5~6MW机组技术将逐步成熟,并成为主力机型;8MW及以上机型开始做样机试验;4MW机组仍将保留一定的市场空间。大直径单管桩仍将是潮间带和近海风电的主流施工技术;2025年以后,中国将开始逐步探索深海风电开发,届时浮式基础将作为研究重点。技术进步将为海上风电建设成本带来下降空间;目前中国近海风电单位千瓦造价在16000~20000元人民币之间,远低于欧洲海上项目的3000~4000欧元(合约21900~29200元人民币)。
  风电机组技术进步将开拓更广阔市场空间
  未来五年,随着风机制造产业技术升级,陆上风电主流机型将是效率更高的2~3MW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风机由中小容量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平原低风速高剪切地区,通过提升塔筒高度(从80米提高到120米甚至140米),风速可提高0.5~0.8m/s,应用中国先进的3MW级、140米大叶片机型,年平均利用小时可由2000小时提高至2500小时以上,技术红利将为风电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开发空间。
  以新代旧改造将催生风电市场新机遇
  欧洲风电运营商一般在风电场投运15年左右开始考虑对原设备进行“上大压小”改造。中国早期投产的近3吉瓦风电项目,在2020年将达到或接近生命周期;2010年底前投产的40多吉瓦项目,在2020年以后的五年将逐渐迎来替代高峰期,市场空间非常广阔。随着大容量、高效率机组技术不断进步,改造后的新机组盈利能力更强,将成为未来风电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也将催生第三方运维市场,专业的运维公司将迎来重要商机。
  注重环保风电开发重点将回归“三北”地区
  目前,限电严重的“三北”地区,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将迎来更加理性和健康的发展环境。电网规划建设的十余条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近几年密集投产,提供了跨区消纳风电的技术条件。配额制正式实施以后,跨区电力输送将成为消纳“三北”地区风电的主要方式,到2020年,弃风限电形势将大幅改善。大叶片机组技术将打破传统IEC风电场分级标准,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改善机组载荷,“三北”高风速地区也可以应用大叶片机组,届时风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可以预见,2020~2025年,随着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北方限电环境改善等因素,中国的风电开发主战场将由中、东、南部地区回归“三北”地区。
  在中国植被覆盖较好的中、东、南部地区,部分风电场没有注意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风电开发带来的环保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已有个别省份因此暂停发展风电。未来,中央政府对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同时,将竣工环保验收行政审批改为项目法人单位自行验收、接受社会监督,业主将承担更大的环境风险和法律责任。为了降低自身开发风险,开发商也将更加重视项目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实现企业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增长。